比尔百科 手机版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白露是什么时候出现的(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——白露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1 11:29:54    

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

白露,是二十四节0气中的第15个节气,秋季第3个节气,一般在每年的9月7日—9日。


白露

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,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,冷空气转守为攻,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,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,光照强度减弱,地面辐射散快,所以温度下降,速度也逐渐加快。天气渐转凉,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,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,故名白露。

白露三候

一候 鸿雁来

鸿力大,雁为小,是不同的两种。鸿雁二月北飞,八月南飞。

二候 玄鸟归

玄鸟就是燕子,燕子是春分而来,秋分而去,它是北方之鸟,南飞带来生机。如今北飞为归,红花半落燕归去,秋风萧瑟,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。

三候 群鸟养羞

这个“羞”同“馐”,是美食。“玄武藏木荫,丹鸟还养羞”,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(这句对不对,肃杀之气?),纷纷储食以备冬,如藏珍馔。

白露风俗
吃番薯

红薯富含蛋白质,淀粉、果胶、纤维素、氨基酸、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, 有抗癌、保护心脏、预防肺气肿、糖尿病、减肥等功效。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,饭后不会胃酸,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。

打枣

白露前后农家开始收枣,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竹竿打枣,只是用力要轻,以减轻对枣树的伤害。否则来年枣树产量就堪忧了,这种情况,老人家形象地称之为“打枣”。

有关白露的古诗词

《秋思》

唐 李白

春阳如昨日,碧树鸣黄鹂。

芜然蕙草暮,飒尔凉风吹。

天秋木叶下,月冷莎鸡悲。

坐愁群芳歇,白露凋华滋。


《白露》

唐 杜甫

白露团甘子,清晨散马蹄。

圃开连石树,船渡入江溪。

凭几看鱼乐,回鞭急乌栖。

渐知秋实美,幽径恐多蹊。



白露养生

白露时节,自然界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秋风劲急,气候干燥,人体很容易受到燥邪的侵入而发生“秋燥”症状。此时养生的重点在“养肺、润燥、保暖”。

早晚及时添加衣服

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”,中医有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”的说法。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,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,夜间也应注意保暖。另外,白露之后,天气冷暖多变,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,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。如果这时候贪食寒凉,更容易损伤脾胃阳气,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。

注意营养,养肺润燥

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较大的节气。人们容易出现口干、唇干、咽干、皮肤干燥等症状,这就是典型的“秋燥”。白露时节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,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,宜吃营养丰富、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。进食不宜过饱,以免增加我们肠胃的负担,导致胃肠疾病。

白露运动,动静结合

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,此时气候宜人,天高气爽,动静相宜,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,如登山、打太极拳、游泳等,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。

相关文章